《管理世界》|| 2022年第2期目录、摘要
目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基本纲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 刘伟 范欣(1)
经济学
数据资产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 / 许宪春 张钟文 胡亚茹(16) 零工经济对创业的影响——以外卖平台的兴起为例 / 莫怡青 李力行(31) 经济结构调整、绿色技术进步与中国低碳转型发展——基于总体技术前沿和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经验考察 / 邵帅 范美婷 杨莉莉(46)
农业·农村·农民
中国贫困治理经验总结:扶贫政策能够实现有效增收吗? / 罗良清 等(70) 如何破解农地流转的需求困境?——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 / 李江一 秦范(84)
公共管理
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评价:理论、指标及应用 / 樊丽明 史晓琴 石绍宾(100) 包容审慎监管:论新基建监管框架构建的过渡性和开放性 / 胡仙芝 刘海军(116) 从分配迈向治理——均衡性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 / 缪小林 张蓉(129)
工商管理
社会化媒体赋能的顾客共创体验价值:多维度结构与多层次影响效应 / 张洪 等(150) 内层网络情境下孵化平台如何实现资源联动? / 李梦雅 等(169) “义利并重”:中国古典企业的共同体式身股激励 / 胡国栋 王天娇(188)
理论述评
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 / 陈晓红 等(208) 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理论探索与研究展望 / 刘善仕 等(225)
摘要
01
党的基本纲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作者:
刘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
范欣(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相统一,根据所处历史方位制定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创新发展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党的基本纲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主线,遵循生产关系及其逻辑结构变化的演进逻辑,探索经济制度变迁中的经济运行规律。每个阶段的经济思想均具有鲜明的承继与发展关系,是经济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内容。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指导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基本纲领 政治经济学分析 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02
数据资产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
作者:
许宪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钟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胡亚茹(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
摘要:伴随着数字化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和多元化应用价值。数据作为新型资产,应以何种方式纳入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从而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中客观、科学地体现数据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亟待突破的时代难题。本文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范式,结合理论研究及实地调研,提出描述数据生产过程的“数据价值链”,以明确“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概念及生产属性,并结合数据的特征,提出数据资产的概念,进一步基于数据支出资本化核算的基本分类,探索数据资产价值的测度方法和基础统计资料来源。本文试图为中国数据资产统计与核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统计标准和调查方法创新做出贡献。
关键词:数据资产 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 价值测度
03
零工经济对创业的影响——以外卖平台的兴起为例
作者:
莫怡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李力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平台经济迅速崛起,大大拓宽了“零工经济”的应用场景,催生了一大批新就业形态,为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零工经济既可能通过提供收入安全网、对冲风险而促进创业,又可能因为提供替代的收入机会从而降低劳动者的创业动机。本文利用外卖平台进入我国各城市的时间差异,采用渐进倍差法,发现外卖平台的进入总体上会减少大约4.7%的企业注册数量。企业和行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受到外卖平台负面冲击的主要是低注册资本、生存时间较短的企业,并集中在低资金需求、低技术水平的行业,说明平台所挤出的主要是低质量、生存型的创业活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外卖平台的兴起带动了金融、信息、科研和人力资源等行业的创业,并且促进了市场的细分化与个体化,这些发现与零工经济下工作灵活化和多元化的变动趋势相一致。
关键词:零工经济 创业 数字经济 外卖平台
04
经济结构调整、绿色技术进步与中国低碳转型发展——基于总体技术前沿和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经验考察
作者:
邵帅(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范美婷(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
杨莉莉(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发展目标,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而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这对“双引擎”有效驱动碳排放绩效改善,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针对现有文献在碳排放绩效测算上存在的有偏测度问题,将总体技术前沿的概念与非角度、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相结合,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新型效率测算模型,对1996~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测度及分解;进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了反映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多维因素对碳排放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绩效在“九五”期间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进入“十一五”时期后又开始回升;在各投入和产出要素中,碳减排效应和要素节约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省份间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的存在,碳排放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碳排放绩效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本地及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上产生了“结构红利”;城市化与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则分别呈“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归咎于市场失灵和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缺陷,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并未对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效率表征的绿色技术进步表现出“技术红利”效应,促进了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但其间接效应的稳健性较弱。最后,本文指出我国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要素市场完善、绿色创新突破、城市化集约推进、区域间协调合作等经济结构、技术和政策领域做出协同努力,才可能有效推动低碳转型发展这一世纪工程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碳排放绩效 经济结构调整 绿色技术进步 低碳转型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05
中国贫困治理经验总结:扶贫政策能够实现有效增收吗?
作者:
罗良清(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
平卫英(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
单青松(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王佳(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建档立卡脱贫户的实际调查数据,使用收入组合的Copula熵作为分裂标准构建决策树模型,用以评价单项扶贫政策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而通过划分不同收入水平及相依结构的家庭群体,评价不同政策组合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不同扶贫政策组合所划分的家庭收入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兜底保障、就业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是增收效果最为显著的三项政策;第三,对于家中有劳动力的极端贫困家庭,兜底保障与就业扶贫的政策组合更能发挥出稳定的增收效应;对于不需依靠兜底保障类政策的一般贫困家庭,产业扶贫政策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故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不同贫困群体采用针对性的扶贫政策组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扶贫政策 政策评价 决策树 非参数统计
06
如何破解农地流转的需求困境?——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
作者:
李江一(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秦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非供给不足,而是缺乏需求。因此,如何创造有效需求是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体”)能否成为农地流转的需求引擎。研究发现,新型主体既能通过自身农地需求直接拉动农户出租土地,又能促进农户投资间接带动农户租入土地。但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与务农比较收益有关,非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低,新型主体以直接拉动效应为主,而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高,新型主体以间接带动效应为主。在各类新型主体中,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自身农地需求大而具有显著的直接拉动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联合能带动农户之间的农地流转,而农业企业暂不具有显著的农地流转效应。最后,本文发现新型主体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整体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户收入。研究表明,新型主体能成为破解农地流转需求困境,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户收入的有效抓手。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地流转 比较收益 双重差分模型
07
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评价:理论、指标及应用
作者:
樊丽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史晓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石绍宾(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政府预算民主法治、提高国家财力绩效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大预算监督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改革内容不断深化,监督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日益加大。本文从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借鉴投入产出理论的思想,从预算监督能力(投入)、预算监督行为(过程)和预算监督效能(产出)3个方面构建“能力—行为—效能”分析框架,由此实现了在同一逻辑框架内分析人大预算监督的全周期发展状况。基于理论分析,围绕预算监督能力、预算监督行为和预算监督效能构建了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可行性。选取2020年S省6个市级人大预算监督为研究样本,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为全面系统评价和掌握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提供了系统性的证据。
关键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 评价理论 指标体系 指标应用
08
包容审慎监管:论新基建监管框架构建的过渡性和开放性
作者:
胡仙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刘海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
摘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新业态日益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其起支撑作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则是基础性、系统性、持续性的新动力。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新基建发展,但与此同时,曾在平台经济等新样态遭遇的监管困惑再次复现,鼓励创新与化解风险相互调适,新基建监管必然呈现过渡性特征。从我国监管制度的演进规律看,针对不同对象监管方式不断变革,但监管主体的同一性、监管框架的延续性相对稳定。新基建监管也应秉持开放性态度,继承和创新包容审慎监管,着力构建主体权责明确、对象识别精准、方法敏捷智能、效能评估高效的监管框架体系。
关键词:新基建 监管 包容审慎
09
从分配迈向治理——均衡性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
作者:
缪小林(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张蓉(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基于公式化分配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不断推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均等化,但还不能保障居民感知层面的均等,均衡性转移支付需要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制度化治理。本文从充分性和平衡性两个视角刻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构建均衡性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治理逻辑,主要围绕“转移支付→支出行为→均等化感知”主线,重点考察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产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强了居民充分性感知,但对平衡性感知的影响不显著;(2)民生服务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充分性感知,交通运输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平衡性感知,但均衡性转移支付对这两类支出占比提升存在显著抑制;(3)适度的公众参与能够改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的积极影响,但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两类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结果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感知水平,引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行为是关键,激发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和完善绩效激励是重点。
关键词:均衡性转移支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需求感知 治理
10
社会化媒体赋能的顾客共创体验价值:多维度结构与多层次影响效应
作者:
张洪(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江运君(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鲁耀斌(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邓朝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立足于社会化媒体情境界定顾客共创体验价值的内涵与维度、开发全面而科学的测量量表,并验证量表信效度及其多层次影响效应。首先,基于相关文献界定社会化媒体情境下顾客共创体验价值的内涵,并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了3家典型企业在其社会化媒体站点的话题数据(n=65896),从而形成由4个二级维度(精神价值、赋能价值、实用价值和享乐价值)和11个一级维度构成的多层次理论构思。其次,依据扎根理论研究结论并借鉴相关测量量表编写测量题项,开发初始量表。最后,验证量表信效度及顾客共创体验价值的多层次影响效应,分别进行了量表检验(n=350)和影响效应检验(n=472)。结果表明,顾客共创体验价值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其4个维度对品牌资产存在差异化的积极影响。本文拓展了顾客价值理论,深化了数字技术环境下的顾客共创研究,也对商业模式创新及品牌资产领域做出了理论贡献。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顾客共创体验价值 扎根理论 品牌资产
11
内层网络情境下孵化平台如何实现资源联动?
作者:
李梦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胡晓(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张金生(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摘要:在孵化平台网络化发展日趋盛行的背景下,能否在多个孵化基地紧密联系的内层网络中通过资源联动高效赋能创业企业成为孵化平台撬动互补优势、凝聚创新合力的关键。本文选取启迪之星作为案例对象,系统探讨了内层网络情境下孵化平台资源联动的形成过程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孵化平台在内层网络情境下的资源联动是由资源建构、资源编排、资源协奏、资源延拓4个阶段组成的复杂动态过程,不同类型资源在联动发展过程中涉及阶段呈现较大差异;(2)不同孵化基地能够在资源联动过程中基于资源与区位优势差异选择合适的资源联动策略,通过资源联动参与阶段、联动资源类型、提升路径的优化选择激发孵化网络的联动价值;(3)在资源联动过程中,孵化总部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和长远共赢四种机制来保障资源联动的效能。本文有助于填补现有研究对于孵化平台内部主体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忽视所形成的理论缺口,并对孵化平台借助网络化发展战略提升孵育效率、尤其是对内层网络中推进资源联动的管理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孵化平台 资源联动 联动策略 孵化机制 内层网络情境
12
“义利并重”:中国古典企业的共同体式身股激励——基于晋商乔家字号的案例研究
作者:
胡国栋(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研究中心)
王天娇(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以股东利益至上为治理逻辑的现代股权激励制度,具有物质报酬本位和短期行为色彩,难以从根本上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如何避免股权激励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并长期激发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治理难题。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本研究运用建构扎根理论对乔家字号身股激励进行理论挖掘,乔家字号以儒家共同体思想为社会价值观基础,以儒家义利观为商业伦理,将情感、信任等社会因素嵌入于经济组织之中,其身股激励形成了构建“地缘文化共同体—社会身份共同体—经济利益共同体”的生成路径,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中国古典企业的共同体式身股激励以“价值生成—制度耦合—利益强化”为逻辑进路的内在机理。本研究深化了对于中国古典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认识,对于修正股权激励以物质利益为本位进行理性计算的制度逻辑,从社会嵌入角度改进企业治理方式和员工持股办法具有启发意义,有助于解决员工激励的稳定性、综合性与长期性问题。
关键词:乔家字号 义利观 共同体 股权激励 建构扎根理论
13
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
作者:
陈晓红(湖南工商大学前沿交叉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
李杨扬(中南大学商学院)
宋丽洁(中南大学商学院)
汪阳洁(中南大学商学院)
摘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相关数字经济理论研究滞后,难以准确解释新经济现象和更有效指导新发展阶段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本文聚焦数字技术变革对相关经济学基本理论发展的影响,力图助推中国特色数字经济理论体系的创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文章首先提炼了数字经济理论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以此为逻辑起点,基于“内涵特征—现实表现—核心理论—方法体系”学理链,构建了一个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框架。其次,本文相继阐释了理论体系框架中的数字经济内涵与特征、数字经济核心理论,以及技术变革下的数字经济研究方法体系。最后,本文讨论了数字经济理论体系的拓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数字经济 理论体系 未来展望
14
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理论探索与研究展望
作者:
刘善仕(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裴嘉良(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葛淳棉(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刘小浪(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谌一璠(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近年来,伴随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其中,在线劳动平台通过算法虚拟化地监管平台工作者的实践迅速成为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算法技术如何重塑组织管理的议题引起实践界与理论界的广泛讨论。针对上述背景,本文在界定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检索发表于国内外期刊上的91篇文献,利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进一步地,本文在述评文献主题的基础上提炼出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的研究内容框架,归纳并论述了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的三大研究主题:劳动过程视角下算法管理的运作机制;平台工作者视角下算法管理的影响;平台企业视角下算法管理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对未来具有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对于厘清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现阶段的研究图式,以及推动我国在线劳动平台算法管理研究领域的理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 零工经济 在线劳动平台 算法管理 文献综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管理世界